善良的乞丐与知恩图报的商人

admin2个月前未分类54
在江南一个古老的小镇上,住着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乞丐。他无儿无女,每天靠乞讨为生,但镇上的人都知道,这位老乞丐有个特别的习惯——每次讨到铜钱,都会掰成两半,一半留给自己买馒头,另一半悄悄塞进镇东头一间破庙的功德箱。

那是三年前的事了。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,老乞丐在破庙躲雨时,发现功德箱里竟有一枚金戒指。他本想占为己有,却在戒指内侧看到一行小字'赠爱妻秀娥'。老乞丐年轻时也失去过爱人,知道这定是贵重信物。第二天,他举着写有'寻失主'的木牌,在雨中站了整整七日。

第八日清晨,一位穿着绸缎的中年男子踉跄跑来。原来他是邻县米商,上月带妻子来庙里还愿时不慎遗失戒指,妻子因此郁结成疾。商人当场要赠百两白银,老乞丐却只收下够买一身干净衣裳的铜钱。

转眼三年过去。这年冬天特别寒冷,老乞丐染了重病躺在破庙,连讨饭的力气都没了。腊月二十三那日,庙门外突然响起马蹄声。当年那位商人带着郎中闯进来,身后伙计们搬来棉被、炭火和药箱。

'恩公可还记得我?'商人握着老乞丐的手说:'这些年我每月都来庙里打听您的消息。'原来商人妻子病愈后,夫妻俩在破庙后院悄悄栽了棵报恩树,每片叶子都写着对老乞丐的祝福。

老乞丐的病在精心照料下渐渐好转。开春时,商人接他去米行当仓管,专门负责救济粮的发放。有趣的是,老乞丐仍然坚持把一半工钱放回破庙的功德箱。有次被商人发现秘密,两人相视一笑,功德箱里从此多了一份商人的心意。

镇上老人常说,那棵报恩树长得特别快,五年就亭亭如盖。树下总坐着些歇脚的旅人,他们传颂的故事让更多行人学会在功德箱留下善意。而老乞丐和商人,一个活到九十八岁,一个成了四县最大的粮商,他们的故事被写进县志,成了'行善得善'的最好证明。

如今你若去那个小镇,还能看见翻新过的庙宇和郁郁葱葱的报恩树。功德箱换成了玻璃的,里面除了钱币,更多的是写着心愿的纸条。最旧的那张已经泛黄,上面工整地写着:'愿天下善心都不被辜负'——这正是当年老乞丐病愈后,用新学的字写下的第一句话。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老狐:一段跨越三十年的报恩奇缘

1987年的寒冬,太行山脚下的老樵夫李大山像往常一样上山砍柴。那年的雪特别大,李大山在深山处发现一只被捕兽夹困住的白狐,后腿已经血肉模糊。‘造孽啊,这大冷天的……’李大山念叨着,不顾白狐凶狠的嘶吼,用...

善良的磨坊主与神秘乞丐:善心终得善报的民间奇谈

在湖南湘西的一个小山村里,流传着一个关于善良与回报的动人故事。这个发生在光绪年间的真实往事,至今仍在当地老人茶余饭后的闲谈中口口相传。故事的主人公叫李老憨,是村里唯一的磨坊主。五十多岁的老汉守着祖传的...

木匠老张的传家宝:一把刻满乡愁的榫卯凳

在皖南青山坳的晨雾里,65岁的张木匠总在天光微亮时就推开他那间杉木老工坊的门。挂在墙上的36把凿刀被依次取下时,会发出风铃般的脆响,这是溪口村延续了百年的晨钟。去年冬至,省城来的建筑教授在祠堂里发现了...

善良的补鞋匠:一双破鞋背后的温暖奇迹

在江南一个叫清水镇的小地方,有位六十多岁的老补鞋匠,大家都叫他张师傅。他的补鞋摊就摆在镇口的老槐树下,一张磨得发亮的小木凳,一个装满针线的铁皮盒子,还有总也擦不干净的圆框眼镜。那年冬天特别冷,腊月里的...

善良的报偿:老木匠与神秘乞丐的奇遇

在一个名叫青溪村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木匠李大山。他手艺精湛却从不计较工钱,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'李叔'。这年冬天特别冷,腊月二十八那天,李叔正在给邻居王婶修漏风的门窗。'李叔您歇会儿吧,喝碗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神:一碗热粥换来的奇遇

在云雾缭绕的苍山脚下,有个名叫王老实的樵夫。他每天天不亮就上山砍柴,傍晚背着一捆捆柴火到镇上卖钱。虽然日子清苦,但王老实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——总会把当天的第一碗热粥留在山路边的一块青石上。村里人都笑话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