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乞丐与知恩图报的商人
在江南一个古老的小镇上,住着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乞丐。他无儿无女,每天靠乞讨为生,但镇上的人都知道,这位老乞丐有个特别的习惯——每次讨到铜钱,都会掰成两半,一半留给自己买馒头,另一半悄悄塞进镇东头一间破庙的功德箱。
那是三年前的事了。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,老乞丐在破庙躲雨时,发现功德箱里竟有一枚金戒指。他本想占为己有,却在戒指内侧看到一行小字'赠爱妻秀娥'。老乞丐年轻时也失去过爱人,知道这定是贵重信物。第二天,他举着写有'寻失主'的木牌,在雨中站了整整七日。
第八日清晨,一位穿着绸缎的中年男子踉跄跑来。原来他是邻县米商,上月带妻子来庙里还愿时不慎遗失戒指,妻子因此郁结成疾。商人当场要赠百两白银,老乞丐却只收下够买一身干净衣裳的铜钱。
转眼三年过去。这年冬天特别寒冷,老乞丐染了重病躺在破庙,连讨饭的力气都没了。腊月二十三那日,庙门外突然响起马蹄声。当年那位商人带着郎中闯进来,身后伙计们搬来棉被、炭火和药箱。
'恩公可还记得我?'商人握着老乞丐的手说:'这些年我每月都来庙里打听您的消息。'原来商人妻子病愈后,夫妻俩在破庙后院悄悄栽了棵报恩树,每片叶子都写着对老乞丐的祝福。
老乞丐的病在精心照料下渐渐好转。开春时,商人接他去米行当仓管,专门负责救济粮的发放。有趣的是,老乞丐仍然坚持把一半工钱放回破庙的功德箱。有次被商人发现秘密,两人相视一笑,功德箱里从此多了一份商人的心意。
镇上老人常说,那棵报恩树长得特别快,五年就亭亭如盖。树下总坐着些歇脚的旅人,他们传颂的故事让更多行人学会在功德箱留下善意。而老乞丐和商人,一个活到九十八岁,一个成了四县最大的粮商,他们的故事被写进县志,成了'行善得善'的最好证明。
如今你若去那个小镇,还能看见翻新过的庙宇和郁郁葱葱的报恩树。功德箱换成了玻璃的,里面除了钱币,更多的是写着心愿的纸条。最旧的那张已经泛黄,上面工整地写着:'愿天下善心都不被辜负'——这正是当年老乞丐病愈后,用新学的字写下的第一句话。
那是三年前的事了。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,老乞丐在破庙躲雨时,发现功德箱里竟有一枚金戒指。他本想占为己有,却在戒指内侧看到一行小字'赠爱妻秀娥'。老乞丐年轻时也失去过爱人,知道这定是贵重信物。第二天,他举着写有'寻失主'的木牌,在雨中站了整整七日。
第八日清晨,一位穿着绸缎的中年男子踉跄跑来。原来他是邻县米商,上月带妻子来庙里还愿时不慎遗失戒指,妻子因此郁结成疾。商人当场要赠百两白银,老乞丐却只收下够买一身干净衣裳的铜钱。
转眼三年过去。这年冬天特别寒冷,老乞丐染了重病躺在破庙,连讨饭的力气都没了。腊月二十三那日,庙门外突然响起马蹄声。当年那位商人带着郎中闯进来,身后伙计们搬来棉被、炭火和药箱。
'恩公可还记得我?'商人握着老乞丐的手说:'这些年我每月都来庙里打听您的消息。'原来商人妻子病愈后,夫妻俩在破庙后院悄悄栽了棵报恩树,每片叶子都写着对老乞丐的祝福。
老乞丐的病在精心照料下渐渐好转。开春时,商人接他去米行当仓管,专门负责救济粮的发放。有趣的是,老乞丐仍然坚持把一半工钱放回破庙的功德箱。有次被商人发现秘密,两人相视一笑,功德箱里从此多了一份商人的心意。
镇上老人常说,那棵报恩树长得特别快,五年就亭亭如盖。树下总坐着些歇脚的旅人,他们传颂的故事让更多行人学会在功德箱留下善意。而老乞丐和商人,一个活到九十八岁,一个成了四县最大的粮商,他们的故事被写进县志,成了'行善得善'的最好证明。
如今你若去那个小镇,还能看见翻新过的庙宇和郁郁葱葱的报恩树。功德箱换成了玻璃的,里面除了钱币,更多的是写着心愿的纸条。最旧的那张已经泛黄,上面工整地写着:'愿天下善心都不被辜负'——这正是当年老乞丐病愈后,用新学的字写下的第一句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