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乞丐与知恩图报的商人

admin1周前未分类12
在江南一个古老的小镇上,住着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乞丐。他无儿无女,每天靠乞讨为生,但镇上的人都知道,这位老乞丐有个特别的习惯——每次讨到铜钱,都会掰成两半,一半留给自己买馒头,另一半悄悄塞进镇东头一间破庙的功德箱。

那是三年前的事了。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,老乞丐在破庙躲雨时,发现功德箱里竟有一枚金戒指。他本想占为己有,却在戒指内侧看到一行小字'赠爱妻秀娥'。老乞丐年轻时也失去过爱人,知道这定是贵重信物。第二天,他举着写有'寻失主'的木牌,在雨中站了整整七日。

第八日清晨,一位穿着绸缎的中年男子踉跄跑来。原来他是邻县米商,上月带妻子来庙里还愿时不慎遗失戒指,妻子因此郁结成疾。商人当场要赠百两白银,老乞丐却只收下够买一身干净衣裳的铜钱。

转眼三年过去。这年冬天特别寒冷,老乞丐染了重病躺在破庙,连讨饭的力气都没了。腊月二十三那日,庙门外突然响起马蹄声。当年那位商人带着郎中闯进来,身后伙计们搬来棉被、炭火和药箱。

'恩公可还记得我?'商人握着老乞丐的手说:'这些年我每月都来庙里打听您的消息。'原来商人妻子病愈后,夫妻俩在破庙后院悄悄栽了棵报恩树,每片叶子都写着对老乞丐的祝福。

老乞丐的病在精心照料下渐渐好转。开春时,商人接他去米行当仓管,专门负责救济粮的发放。有趣的是,老乞丐仍然坚持把一半工钱放回破庙的功德箱。有次被商人发现秘密,两人相视一笑,功德箱里从此多了一份商人的心意。

镇上老人常说,那棵报恩树长得特别快,五年就亭亭如盖。树下总坐着些歇脚的旅人,他们传颂的故事让更多行人学会在功德箱留下善意。而老乞丐和商人,一个活到九十八岁,一个成了四县最大的粮商,他们的故事被写进县志,成了'行善得善'的最好证明。

如今你若去那个小镇,还能看见翻新过的庙宇和郁郁葱葱的报恩树。功德箱换成了玻璃的,里面除了钱币,更多的是写着心愿的纸条。最旧的那张已经泛黄,上面工整地写着:'愿天下善心都不被辜负'——这正是当年老乞丐病愈后,用新学的字写下的第一句话。

相关文章

老槐树下的秘密:善良木匠与百年承诺

在皖南群山环绕的青山村,有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。据村志记载,这棵树栽种于光绪十二年,树干上至今还留着一道神秘的月牙形刻痕。村里91岁的周阿婆总爱摇着蒲扇,给孩子们讲那个被岁月包裹的故事。那是1938年的...

善良的补鞋匠:一双破鞋背后的温暖奇迹

在江南一个叫清水镇的小地方,有位六十多岁的老补鞋匠,大家都叫他张师傅。他的补鞋摊就摆在镇口的老槐树下,一张磨得发亮的小木凳,一个装满针线的铁皮盒子,还有总也擦不干净的圆框眼镜。那年冬天特别冷,腊月里的...

善良的磨坊主与神秘乞丐:一碗粥换来的奇迹

在江南水乡的杨柳村,有位年过六旬的磨坊主张老汉。他的磨坊青瓦白墙,门口总飘着新麦的香气,可最让乡邻称道的,是他那只用来救济穷人的褐色陶缸——无论年景好坏,缸里永远存着三斗糙米。那年腊月廿三,北风卷着细...

善良的守林人与山中精灵的报恩

在连绵的太行山脉深处,有个叫做青松坳的小村庄。村里有位年近六旬的守林人老周,他守护这片山林已经三十余载。老周总说:'树木和人一样,你对它好,它就会用满山的青翠回报你。'那年冬天格外寒冷,腊月里一场暴雪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狐仙:一段跨越人狐的报恩奇缘

在湘西群山深处有个叫青岩村的小村庄,这里流传着个温暖了百年的故事。村里八十岁的周老太爷总爱在榕树下给孩子们讲他祖父的奇遇,每当这时,连最调皮的孩子都会安静下来。那是光绪二十三年的寒冬,年轻樵夫周大山顶...

老木匠的最后一课:善良比手艺更珍贵

在皖南的一个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木匠方师傅。方圆百里的乡亲都知道,方师傅做的木器能用三代人,但更让人津津乐道的,是他那个总敞着院门的农家小院。2008年汶川地震那年,有个满脸灰尘的年轻人敲开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