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匠阿福的报恩:一把会唱歌的木椅
在青石镇东头的槐树底下,常年摆着个不起眼的木匠摊子。摊主陈阿福是个四十出头的鳏夫,左手缺了三根手指,可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却能雕出会随风转动的风车、会自己点头的木头鸟。
那年腊月特别冷,镇上的刘财主家要办喜事,阿福接了个打陪嫁家具的活计。有天清早,他看见个穿单衣的乞丐蜷在自家屋檐下,怀里紧紧搂着个发烫的瓦罐。那乞丐脸上长着铜钱大的红斑,镇里人都躲着走。
'这瓦罐里炖的什么?'阿福递过去半个馍馍。乞丐不说话,只把瓦罐护得更紧。直到馍馍的香气飘出来,罐子里突然传出'喵'的一声——原来里头是只奄奄一息的玳瑁猫。
阿福把木匠棚让出半边,每天多蒸一笼杂粮馒头。第七天清晨,乞丐留下个用草茎编的猫形护身符,消失在大雪里。护身符的猫眼睛是用两颗红豆做的,阿福随手把它挂在了正在打磨的梳妆台上。
说来奇怪,刘家小姐出嫁那天,抬嫁妆的伙计们都说听见梳妆台在唱歌。那声音像风铃又像山泉,新娘子坐在妆台前梳头时,铜镜里竟映出她早逝生母的笑脸。这事一传十十传百,连县太爷都派人来打听。
第二年开春,镇上闹时疫。阿福把染病的人都接到木匠棚,用当年乞丐留下的草药方子熬汤药。最重的一个孩子高烧说胡话,非要抱着会唱歌的椅子才肯吃药。阿福连夜赶工,雕了把扶手刻满百灵鸟的靠椅。
当月光照在第三只鸟的眼睛上时,那把椅子真的唱起了歌谣。后来有人说,在药材铺掌柜的账本上,见过个红斑脸女人的画像,她怀里永远抱着只玳瑁猫。
如今青石镇的老槐树下,还摆着阿福徒弟开的木器店。店门口挂着把会随风唱歌的木风铃,铃铛底下坠着两颗褪色的红豆。过路的旅人要是驻足细听,能听见铃音里混着猫叫与药碾的声响,像段永远讲不完的故事。
(故事取材于湖州长兴县民间传说,当地木雕技艺与中医文化结合的真实历史背景)